一、真石漆介绍
真石漆主要由高分子聚合物、天然彩石砂及相关助剂制成,干结固化后坚硬如石,独有天然石材效果。真石漆具有防火、防水、耐酸碱、耐污染。无毒、无味、粘接力强,永不褪色等特点,能有效地阻止外界恶劣环境对建筑物侵蚀,延长建筑物的寿命。由于真石漆具备良好的附著力和耐冻融性能;因此特别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。真石漆具有施工简便、易干省时、施工方便等优点。
1.1 装饰性强
具有仿天然石材、大理石、花岗岩的厚浆型涂料。自然色泽,具有天然石材的质感,各种线格设计,能提供各种立体形状的花纹结构,能从视觉上彰显整个建筑的高雅与庄重之美,是外墙干挂石材最佳替代品。
1.2 适用面广
可用于水泥砖墙、泡沫、石膏、铝板、玻璃等多种基面,且可以随建筑物的造型任意涂装。
1.3 水性环保
真石漆采用水性乳液,无毒环保,符合人们对环保的要求。
1.4 耐污性好
90%污物难以附着,雨水冲刷过后,亮丽如新,人工清洁更容易。
1.5 使用寿命长
高品质的真石漆使用寿命可长达15-30年。
1.6 无安全隐患
外墙采用石材干挂将加载上千吨额外负担,严重危及生命财产。真石漆用料4-5㎏/㎡,仅占石材重量的1/30,附着力强,不会像石材整体脱落,有效保障安全。
二、真石漆施工工艺说明
2.1 涂层结构及图示:
2.2 涂层配套方案
工 序 |
涂层结构 |
材料配置及配套 |
理论用量 (Kg/m2) |
道数 (道) |
施工方式 |
干燥时间 (25℃,h) |
1 |
基 层 |
抹灰及抹面砂浆 |
—— |
—— |
检查及处理 |
干燥良好 |
2 |
找平层 |
外墙找平腻子 |
3.00 |
2 |
批刮后打磨 |
12—48 |
3 |
底漆层 |
0.12 |
1~2 |
滚涂 |
6—24 |
|
4 |
主涂层 |
4.0-5.0 |
1~2 |
专用喷涂 |
72h内无雨 |
|
5 |
罩面层 |
防尘面油 |
0.12—0.15 |
1 |
滚涂 |
6-24 |
2.3 涂装条件及要求
2.3.1 基层要求
2.3.1.1 基材养护期满,干燥良好,含水率小于10%,Ph值(酸碱度)小于10;
2.3.1.2 基层坚固、平整、清洁,无污染、油污、明显裂纹及裂缝等不良现象,平整度和粗糙度状况符合。
2.3.2 环境要求
2.3.2.1 环境和基面温度于5--40℃,环境湿度不大于85%,并可于施工期间持续;
2.3.2.2 天气状况良好,无扬尘、大风、雨天、大雾等天气;
2.3.2.3 施工现场环境整洁,无污染源及扬尘;
2.3.2.4 施工辅助设施及安全保证设施齐备。
四、详细施工工艺
4.1 总体工艺
基层(检查和处理)——找平层(外墙找平腻子批刮2遍)——底漆层(外墙抗碱底漆,滚涂1~2道)——分格(弹线、刷线条漆、贴胶带)——面漆层(真石漆,喷涂1~2道)——揭去胶带——罩面层(水性防尘面油,滚涂1道)。
4.2 详尽工艺
4.2.1 基层检查及处理
4.2.1.1 基层存在孔洞、凹陷,应进行填充修补并找平;
4.2.1.2 基层存在突起以及突出部位,应进行铲除并找平;
4.2.1.3 基层存在表层浮灰及粘浮污染物,应进行清扫、打磨,保证表面清洁;
4.2.1.4 基层存在油污,应采取清洗剂进行清洗,保证去除后表面清洁和干燥;
4.2.1.5 基层存在空鼓,应叩开铲除,并进行密实修补;
4.2.1.6 基层存在裂纹和裂缝,应对裂纹进行修补和抑裂增强处理;
4.2.1.7 基层存在泛碱和严重盐析现象,应采用草酸或冰醋酸进行中和处理;
4.2.1.8 基层平整度不够,应继续砂浆修补并找平;
4.2.1.9 基层强度不足或不坚固起砂,严重时应打磨除掉起砂层重新抹灰,轻微状况可涂刷界面剂增强。
4.2.2 找平层及施工
基层检查并处理合格后,对基层进行找平施工;
4.2.2.1 材料配置:外墙找平腻子;
4.2.2.2 体系特征:干粉状、密闭袋装、灰色;
4.2.2.3 腻子配制:腻子骨料(干粉)按包装物上规定比例兑水易和,充分易和呈均匀腻子膏状后使用;
4.2.2.4 施工方式:批刮,整体连续均匀批刮;
4.2.2.5 施工工具:批刀或抹刀、刮板,腻子刀;
4.2.2.6 厚度及用量:外墙找平腻子2遍膜厚为1.5mm,理论用量为3.0kg/m2,因基面状况不同腻子用量可能存在差异;
4.2.2.7 施工操作要求:合理分配一次性涂装区域,从上至下连续均匀批刮,一道干燥后打磨接痕和适当修补,然后批刮二道,二道干燥后整体连续进行细微打磨;
4.2.2.8 打磨要求:要求打磨细微和彻底,保证腻子基面平整度和光洁度良好;
4.2.2.9 腻子保养:打磨后及时清扫和擦拭表面粉尘及粉屑,高温、干燥天气可采用清水对干好腻子层进行适当保养加强;
4.2.2.10 强调和说明事项
4.2.2.10.1 腻子厚度并非厚好,原则上以找平基层为准;
4.2.2.10.2 腻子配制过程中,搅拌应均匀、细微,做到无粉团、无疙瘩、无过大颗粒;
4.2.2.10.3 腻子干燥后适当用水保养可有效增加强度;
4.2.2.10.4 配制好的腻子应于2小时内用完,做到现用现配。
4.2.3 底漆层及施工
腻子干燥良好、打磨平整后,于腻子上进行底漆的涂装施工;
4.2.3.1 材料配置:抗碱底漆;
4.2.3.2 体系特征:水性、单组分液状,密闭桶装,黑色可遮盖型;
4.2.3.3 底漆配制:开桶后采用清水稀释并充分搅拌均匀后使用,兑水量为10-30%,具体根据施工粘度和遮盖底材需要;
4.2.3.4 施工方式:滚涂,整体连续均匀滚涂;
4.2.3.5 施工工具:外墙漆用涂装滚筒,建议选择优质中毛滚筒;
4.2.3.6 施工道数:1~2道;
4.2.3.7 膜厚及用量:平均膜厚为0.03mm,理论用量为0.125~0.2kg/m2,因腻子基面和吸收状况不同,底漆用量可能存在差异;
4.2.3.8 施工操作要求:合理分配一次性涂装区域,从上至下连续均匀滚涂,细致滚涂接茬和接续,要求滚涂均匀、连续、到位、无漏涂、整体色泽均一,难涂装部位建议采用羊毛刷辅助;
4.2.3.9 干燥及保养:底漆涂刷后应保证充分干燥,干燥后可轻微打磨和修补加强;
4.2.3.10 强调事项
4.2.3.10.1 底漆兑水比例应保持基本相同,兑水后充分搅拌均匀;
4.2.3.10.2 底漆开桶后应注意密封,未一次用完物料应及时归桶;
4.2.3.10.3 涂刷间歇和结束,应及时浸泡和清洗工具;
4.2.3.10.4 细微滚涂操作,避免沾污,不免沾污可及时用清水进行清洗;
4.2.3 分格线设置
底漆干燥24h后,于底漆上弹线设定分格。
4.2.3.1 材料配置:胶带,弹线墨斗;
4.2.3.2 分格设置工艺
4.2.3.2.1 按设计要求大小,于底漆上采用墨斗进行弹线,要求弹线清晰、平直;
4.2.3.2.2 真石漆喷涂前,沿弹线进行刷线条漆、胶带粘贴,要求粘贴横竖平直、无虚粘;4.2.3.2.3 为利于喷涂操作,分格块大小建议以不超过1.5m*1.5m为最宜。
具体分格图示如下:
4.2.3.3 操作规范
4.2.3.3.1 同一施工面的工序为从上至下,由最顶部始,严格遵照设计;
4.2.3.3.2 贴胶带前线弹线分格,横竖弹线,保证总体横竖平直、上下整齐;
4.2.3.3.3 沿线粘贴胶带,用手指沿线轻屡,让胶带与底漆间有效粘合;
4.2.3.3.4 整体保证胶带粘贴后平直和整齐,格块分明;
4.2.3.3.5 胶带粘贴的时机是上层涂料施工前进行,沿可施工操作面逐步粘贴;
4.2.3.3.6 通常粘贴胶带分格应有专人负责,即一人专门负责粘贴胶带;
4.2.3.4 格块大小:根据设计要求;
4.2.3.5 胶带宽度选配:根据预留缝隙宽度;
4.2.3.6 注意事项
4.2.3.6.1 通常于上层涂料施工前开始粘贴胶带,并于上层涂料施工后短时间内揭去,避免过长时间粘接造成撕揭缺陷;
4.2.3.6.2 胶带粘贴中应随时进行整体检查和修正,保证上下左右整体平直整齐;
4.2.3.6.3 胶带粘贴不应虚粘,但也不宜过紧压实,通常用手指轻压屡进,与底漆间有效粘合即可;
4.2.3.6.4 应注意墙面转角、拐弯、造型、上下分色等的分格接续和美观性操作。
4.2.4 面涂层(真石漆)及施工
分格线(块)设置成后(胶带粘贴后),进行真石漆的涂装(喷涂)施工。
4.2.4.1 材料配置:真石漆;
4.2.4.2 体系特征:水性,单组分砂壁膏状,密闭桶装,颜色、感观根据设计要求;
4.2.4.3 涂料配制:开桶后搅拌均匀直接使用,通常不兑水,必要调节粘度采用不超过漆量3%的清水,兑水调节必须充分搅拌均匀;
4.2.4.4 施工方式:真石漆专用喷涂,喷涂后揭胶带预留分格线;
4.2.4.5 施工工具:真石漆喷枪(口径3-5mm可选),空压机;
4.2.4.6 膜厚及用量:通常干膜厚度为1.5—2.0mm,用量为3.5-5.0kg/m2;具体厚度和用量根据真石漆质感效果及外观要求;
4.2.4.7 施工总体规范
4.2.4.1.1 合理分配一次性涂装区域,正式喷涂前于试板上进行试喷涂,未正式喷涂前先于非正式墙体或板材上做试验喷涂,调节空压机压力和枪嘴口径大小,确定好物料粘度、行枪速度、凹凸质感效果、涂膜厚度;通常空压机压力设定为4-6Mpa、枪嘴口径为3-5mm。
4.2.4.1.1 边、角、弯、拐、节点等难涂装部位,应先进行预涂装,即于整体连续喷涂前先对起薄喷一道,节点喷涂应细致,保证与整体的连续性和接续均匀性。
4.2.4.1.2 试喷涂确认无误后,开始从上至下连续均匀的进行整体正式喷涂;喷涂走“W”型或“O”型,一次达到设计膜厚;细致进行接茬和接续,要求连续、均匀、到位、无漏涂、厚度一致,质感效果凹凸一致。
4.2.4.1.3 单次设定区域喷涂完成后,应对喷涂好区域进行厚度、外观、整体喷涂状况的目测检验和评判;局部存在异常可进行回喷修补。
4.2.4.1.4 真石漆喷涂合格,于表干前撕揭开胶带,预留出分格线;撕揭胶带应细致谨慎操作,横竖胶带撕揭一致,避免胶带撕揭损伤涂料层,胶带撕揭后不应随地乱扔,应随时注意回收。
4.2.4.8 施工操作要点
4.2.4.8.1 正式连续喷涂中,合理设定一次可喷涂区域,通常需要根据吊篮空间、可移动情况、施工者有效操作臂展进行确定,通常一次可喷涂横竖距离不超过1m,并以墙体固有变形缝、收缩缝为界线为最佳;
4.2.4.8.2 喷涂移动中的交接或接续应快速、连续,细致交接保证厚度一致并连续;连续喷涂中不应随意停顿或间歇,一次设定的涂装区域应一次喷涂完成;合理安排整体过程间歇和后接续,整体工作面也应尽量于同等施工环境下一次性喷涂完成;
4.2.4.8.3 喷涂操作控制要素
4.2.4.8.3.1 同等气压(压力)下,喷枪枪嘴口径大,喷出真石漆点状分布((外观)会相对大和凹凸;
4.2.4.8.3.2 同等喷嘴口径下,气压(压力)大,喷出真石漆点状分布(外观)会相对细和平整;
4.2.4.8.3.3 同等压力和喷嘴口径下,喷枪与基面距离和行移速度也会影响其喷涂外效;
4.2.4.9 干燥及保养:真石漆喷涂涂装后应保证充分干燥,24h内有雨水应进行遮挡保护避免和预防初期雨水。
4.2.4.10 强调事项
4.2.4.10.1 真石漆涂层为厚质,干燥通常需要较长时间,所以喷涂前应关注天气及变化状况,选择良好天气开始涂装施工,保证后期有充分养护干燥;
4.2.4.10.2 施工及过程中,应做好必要的非涂装部位的防护和保护;
4.2.4.10.3 涂刷间歇和结束,应及时浸泡和清洗工具;
4.2.4.10.4 细微施工操作,避免沾污,不免沾污可及时用清水进行清洗。
4.2.5 罩面层及施工
真石漆涂层干燥至少48h(25℃)后,可进行罩面层的涂装施工;
4.2.5.1 材料配置:水性防尘面油
4.2.5.2 体系特征:水性,单组分略带粘稠,密闭桶装,无色透明;
4.2.5.3 面油配制:兑水调节并搅拌均匀后使用,最大兑水率为漆量的50%;
4.2.5.4 施工方式:滚涂或喷涂方式,整体连续均匀涂装;
4.2.5.5 施工工具:短毛滚筒或喷枪(连接空压机);
4.2.5.6 施工道数:标准涂装为1道;
4.2.5.7 膜厚及用量:通常干膜厚度为平均0.03mm,理论用量为0.125kg/m2;
4.2.5.8 施工操作要求:从上至下均匀细致涂装,要求涂装连续、均匀、到位、无漏涂、厚度一致、滚压程度和力道一致;
4.2.5.9 干燥及保养:防护面油涂装完毕后应保证充分干燥,避免和预防初期雨水以及大风扬尘天气;
4.2.5.10 强调事项
4.2.5.10.1 防护面油涂装前,必须保证质感涂层充分干燥,通常25℃下应至少干燥48h,低温状况时应进步延长;
4.2.5.10.2 防护面油涂装应细微细致,建议两人配合操作,一人再前细致均匀上漆,一人于后连续细致滚压;每次滚筒蘸取漆料合理,托盘适当滚压挤出过多漆料后再涂装上漆操作,保证上漆量均匀和一致,避免薄厚不均和接痕;
4.2.5.10.3 防护面油兑水涂装时,兑水后应充分搅拌均匀,每次兑水保持一致;
4.2.5.10.4 涂刷间歇和结束,应及时浸泡和清洗工具;
4.2.5.10.5 细微滚涂操作,避免沾污,不免沾污处可及时用清水进行清洗。
五、辅助设施及工具
5.1 脚手架及踏板
通常可以采用脚手架进行施工操作,按涂装分格线或楼层进行脚手架的布置和搭接,踏板需平铺安稳可靠,保证安全施工作业。
5.2 可升降吊篮
底漆、面漆涂装应优先选择采用可升降吊篮,相对脚手架而言,吊篮可避免和减少搭架支撑点及后期修补不便的一些问题。
5.3 主要涂装用工具
腻刀、批刀,滚筒,真石漆专用喷枪,空压机。
5.4 辅助涂装用工具
靠尺,墨线盒,手提式搅拌器,盛料桶,量杯,搅拌棒,羊毛刷,描笔,砂纸,砂轮,铲刀,抹布,胶带(美纹纸),保护遮挡用报纸等。
六、强调事项
6.1 涂装施工必须满足条件,不可随意以及超出条件强行施工;
6.2 涂装施工应合理安排进度,保证连续、高效率、按时保量完成;
6.3 涂装施工应严格制定作业安全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范,并为操作者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;
6.4 请严格遵照配套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工艺操作,不可违规违量操作。